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17.0mm。钟体形状与多齿角锥水母相似,所不同者,角锥水母4条汇合棱的位置更接近泳钟顶。泳囊口基部背齿、侧齿和腹侧齿钝而对称,体囊膨大部分呈梭形,位于接近泳囊顶,因此上部部分显得短。体囊上部常有小分支,梗管从泳囊腹面上部1/3处进入泳囊(图83)。
后泳钟体:2个基腹齿稍不对称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长17.0mm。钟体形状与多齿角锥水母相似,所不同者,角锥水母4条汇合棱的位置更接近泳钟顶。泳囊口基部背齿、侧齿和腹侧齿钝而对称,体囊膨大部分呈梭形,位于接近泳囊顶,因此上部部分显得短。体囊上部常有小分支,梗管从泳囊腹面上部1/3处进入泳囊(图83)。
后泳钟体:2个基腹齿稍不对称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南海春、夏季出现在东沙群岛东南、中沙和西沙群岛周围海区。在南海中部,栖息于1000—4000m深层水团,该水团水温介于2.3—6℃之间。在热带一赤道西太平洋水域,主要出现在1000m以深。据Alvari?o(1967b)观察,这种水母在加利福尼亚海域,白天和黑夜皆栖息在400—3040m或者至2460m范围内。本种记录不多,属深水种。
国外分布
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、泰国湾,印度洋的索马里、桑给巴尔,大西洋的百慕大、南非,大西洋的南极区。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海南岛南部,1959年7月,于启成等;东沙、中沙、西沙群岛,1974年4月,陈清潮等。